您的位置: 首页--> 历史--> 中国历史八上电子课本文集 |
七七事变后,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,企图速战速决,一举灭亡中国。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、太原会战、徐州会战、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。 正面战场的形势如何?中国军队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? 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南京后,为打通南北战场,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。 同时,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,沿胶济线西进,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,再合攻徐州。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。 1938 年 3 月,北路日军孤军南下,向台儿庄发起攻击,中国守军奋起抵抗。日军倚仗优势火力,猛攻三昼夜,冲入台儿庄内。 经过激烈巷战,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,中国军队顽强据守南关一角。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, 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,发起全面反攻。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,日军被迫撤退, 中国军队乘胜追击。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 1万余人,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,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,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。 相关史事 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,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,如违抗军令,军法处置。 孙连仲回答:“绝对服从命令,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!”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: “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。你填过了,我就来填进去。有谁敢退过运河者,杀无赦!” 李宗仁在台儿庄 武汉会战 1938 年 6 月开始,日军先后集结 40 多万兵力进攻武汉。 为了保卫大武汉,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 万人参战,利用大别山、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,构筑工事, 逐次抵抗,消耗敌人。 在江西万家岭,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,利用山路崎岖、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, 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,给以重创。日军死伤惨重,基层军官损失殆尽,无法组织有效抵抗, 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。这次战役,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000 余人。 但是,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。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,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。 为避免损失,中国军队于 1938 年 10 月有序撤出武汉。 武汉会战历时 4 个多月。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。 相关史事 1938年6月,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,进攻武汉, 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,“以水代兵”。 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河堤,形成数千米至100多千米不等的水面,一路横冲直撞,沿淮河、经洪泽湖下泻, 由长江入海。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,但给河南、皖北、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。 据不完全统计,此次花园口决堤,直接淹死、饿死群众即达89.3万多人,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, 淹没耕地2994.3万多亩,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.4万多平方千米,农工各业经济损失,以战前币值折算,超过10.9亿元。 武汉会战后期,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,占领广州。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,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,华北、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。 广州、武汉失陷后,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,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,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。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,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,企图占领长沙,均未得逞。 1941 年 12 月,日军调集 10 余万兵力,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,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。 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,拼死抵抗。在长沙城下,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,反复争夺阵地。 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。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,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,伤亡惨重,被迫突围北撤。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, 歼灭大批日军,获得会战胜利。 相关史事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,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。 一日之内,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,阵地多次易手,尸横遍野,战况惨烈。 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,誓与长沙共存亡,奋勇迎敌,与日军展开肉搏。 炊事兵、马夫都加入了战斗。经过殊死拼杀,全团仅剩58人,最终守住了阵地。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,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。 这次会战的胜利,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相关史事: 第三次长沙会战
第三次长沙会战,历时一月余,毙伤日军五万六千九百多人,其中大队长、联队长以上军官十人,俘虏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一百三十九人,击毙缴获战马千余匹和大批枪炮弹药辎重。毙伤、俘获之多,为抗战以来历次会战所仅见。 战役结束,盟军各驻华使节纷纷赶赴长沙战场参观,高度评价我军的战绩。 日本偷袭珍珠港,美英军队连连失利。第三次长沙会战, 沉重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,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,大大提高中国军队的威望,对提高盟军士气, 支援美英军队在南方作战,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。 美国海军部部长兴诺克斯在《告中国人民书》中说:“数周以来,贵国在长沙之伟大战绩,非仅为中国之胜利,亦且为所有同盟国家共同之胜利,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。” 伦敦《泰晤士报》称:“(1941年)12月7日(珍珠港事件)以来,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,系华军之长沙大捷。” 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云:“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,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益见光耀夺目。” 美国记者福尔门氏报道:“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个原则,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,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。” 各国贺电纷至沓来。美国总统罗斯福盛赞:“中国以劣势装备,对抗优越的敌人,此不屈不挠之精神,使其它联合国军民,均感受极大的激励”。 1942年1月1日,中共《新华日报》社评, 盛赞第三次长沙会战 :“我三湘健儿,我神鹰队伍,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,誓死保卫家乡,有效击退敌人, 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,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,有决心、有实力, 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,同时进攻中国。 它配合了友邦作战,与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遥相呼应。 所以此次长沙之捷,有着重大的国际意义。 ” 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:“此次长沙胜利,实为‘七·七’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。” 长沙会战,三战三捷。尤其第三次长沙会战,打出中国的大国地位,成为1942年元旦签署《联合国家宣言》四大发起国之一。美英政府主动向中国提出,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,中国将能够一扫百年之耻辱。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,国民政府消极抗日、积极反共。 1944 年初,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。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,丢失了河南、湖南、广西 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。 知识拓展: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初,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。在仁安羌对日作战中, 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前往救援。4月18日,团长刘放吾率部将日军击退。 之后,师长孙立人抵达前线,部署继续攻击,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,轰动英国。 8月初,中英联军作战失利,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,部分退往印度。 第二○○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。退入印度的远征军经整编后,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, 与撤回国内的远征军接受了美国的装备和训练,战斗力得到加强。 1943年10月开始,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,先后攻克孟拱、密支那、八莫等战略要地,打通了滇缅公路。 中国远征军也强渡怒江,对日军发起反攻,攻占龙陵、畹町。 1945年1月两军在芒友会师后,继续反攻日军,取得了入缅作战的胜利。 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,屡挫敌锋,沉重地打击了日军,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军队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。 |